哈佛商業評論(www.hbrtaiwan.com)二月號一篇[向生物圈學經營]:
自然科學家將「永續」定義為:健全生態系統無止盡運作的能力,如今永續已經成為企業界一個響亮動人的號召。許多龍頭企業大張旗鼓地朝這個方向邁進,例如,沃爾瑪努力減少包裝材料廢棄物,耐吉則去除鞋中的有毒化學物質。不過,雷鳥國際管理學院的林肯全球管理倫理中心主任安魯表示,永續不只是不斷前進的無止盡旅程,更是目的地;地球的生物圈,則是永續的完美典範,是歷經數十億年的嘗試錯誤,千錘百鍊而成的。安魯把從生物圈學到的教訓,精煉成三大法則:精簡用料的種類。經理人可以重新思考原料取得的策略,並大幅簡化生產所需的原料數量與種類,讓循環利用的成本更經濟。家具製造商Herman Miller發現,公司最受歡迎的辦公椅要用到超過八百種化合物,並在製成兩百項零組件後,設計出一款獲獎肯定的新產品,採用的原料種類極為有限,而且有96%原料可以回收利用。良性地升級回收。製造商應該在一開始就要規畫讓產品恢復價值。例如,蕭氏地毯公司將報廢地毯的尼龍纖維,加工再製成嶄新的方塊地毯。善用平台的力量。工業的平台設計通常出現在零組件層級,但這些零組件的原料構成了更基本的平台。巴塔哥尼亞公司藉由回收利用Capilene品牌功能內衣,所耗的能源成本,比使用原生原料減少了76%。生物圈法則可讓企業知道如何製造有利於生態環境的產品,既可降低生產成本,又對消費者極具吸引力。而且經理人不需要等待綠色科技革命來臨,就能夠付諸實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